2025-01-01 09:53:00 来源:辰壹数字科技
在过去十多年中,企业数字化建设的典型方式是:甲方提出需求,乙方负责交付,合同签订,代码上线。这种“发包”模式,建立在清晰边界、明确责任之上。它简单、高效,也催生了一整套围绕时间、人力、功能点计价的外包行业生态。
但近年来,这种“发包思维”正在发生深刻转变。越来越多的甲方企业,不再满足于传统意义上的“做一个系统”,而是希望建立起长期的合作机制——不仅仅是代码交付,更是技术能力、产品能力、行业理解的深度绑定。这种模式,我们称之为“共建”。
共建,意味着技术服务商不再只是被动执行者,而是走进业务核心、参与战略设计、推动产品迭代的合作伙伴。本文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,探讨“发包”到“共建”的转变逻辑,以及这种变化背后的甲方思维演进。
一、从项目制到产品思维:甲方目标在变
在“发包”时代,项目即目标:需求写清楚、节点敲定、开发完成、上线交付。一锤子买卖,成败标准是有没有“按时按需交付”。
但今天,越来越多甲方意识到:一个系统,不仅要上线,更要运行;不仅是功能可用,更是能驱动业务增长。
于是他们从“做一个项目”转向“打造一个产品”。这就意味着:
在这种认知下,甲方更愿意选择一个“能一起打磨产品”的伙伴,而不是简单“按需交付”的承包商。
二、从功能清单到场景闭环:需求定义方式在变
传统发包模式下,需求文档是一切的起点。写得越细越好,逻辑越清越佳。
但这种模式最大的问题是:
而共建模式下,需求的核心不是“你想做什么”,而是“你想解决什么问题”。
我们在实际合作中就发现,越来越多客户只提供业务痛点或目标方向,而把需求定义、方案拆解、交互设计、方案评估等环节一并交由我们参与。我们扮演的不只是“执行者”,而是“联合作战的产品方”。
这种方式,也让我们的价值从“做得快”变成“做得对”,甲方也更愿意在这种方式下投入更多信任和预算。
三、从控制成本到创造价值:甲方关注点在变
过去甲方强调控制成本,系统做得越便宜越好,时间越短越佳。
而现在,甲方开始意识到:真正昂贵的,不是开发费用,而是系统没用、系统难用、系统用不长。
因此,越来越多甲方愿意在前期投入更多预算用于调研、产品设计、原型打磨,甚至容忍更长的开发周期,只为换来一个真正能服务业务的系统。这种变化,让我们能以更健康的方式投入项目,而不是“以低价抢单、以赶工交付”。
四、从甲乙关系到联合团队:合作机制在变
在传统模式中,甲方是需求方、是老板;乙方是供应商、是执行者。
但在共建模式下,这种界限被打破了。我们与客户项目组组成一个联合团队:
这种合作方式更贴近互联网公司的“内建团队”节奏,更能适应复杂系统的多轮打磨与版本演进。
很多客户在合作一年之后,已经把我们视为“数字化团队的延伸”,甚至在内部介绍时直接说“这是我们产品团队的一部分”。
五、从低价竞争到能力溢价:技术服务格局在变
这种趋势,对技术服务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反过来,这种方式也让服务商获得更合理的利润、更稳定的合作、更大的价值空间。
我们从原来的“项目型订单”,转变为“年度合作制”“阶段共建制”,不少客户甚至签下了“季度版本路线图”,和我们一起规划未来功能节奏。
“发包”时代没有错,它适用于确定性强、需求清晰、交付可控的场景。
但在数字化深入每个业务流程、每个组织细胞的今天,真正有价值的系统,往往都需要“边做边想”“边用边调”。这就需要更高频的协作、更长效的配合、更共赢的心态。
从“发包”到“共建”,是技术合作方式的进化,更是企业管理意识与数字化战略的升级。
辰壹数字科技,也正在和越来越多客户,一起走上这条“共建共赢”的道路。
辰壹数字科技(苏州)有限公司专注于IOT开发、智能制造、AI定制、大模型私有化部署与企业级应用开发,提供涵盖智能设备管理系统、产线级MES系统、生产追溯系统、AI+业务整合、AI Agent开发、AIGC工具、企业知识库、AI智能中台、电商平台系统及O2O解决方案在内的一站式数字化解决方案。
通过将GPT与商业智能(BI)相结合,创新性的智能数据分析体验正在重新定义企业决策方式。与传统BI工具不同,AI不仅能够自动处理关键数据,还能通过自然语言对话与用户互动,发现数据背后的洞察。随着使用,系统逐步积累企业专属的知识图谱,帮助决策越来越精准。无论是数据分析还是业务洞察,过程更加高效、直观,为企业带来智能化、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。
2025-07-01在AI技术加速演进的背景下,APP 小程序开发成本从十几万元骤降至几万元,周期从几个月压缩至十天。辰壹数字科技的实际项目也印证了这一趋势。但技术提效的同时,失败的产品并未减少,反而加速暴露了缺乏产品思维的开发盲区。本篇将与你深入探讨AI时代产品开发背后的本质转变。
2025-06-16上海某五金制造工厂由辰壹数字科技提供MES系统开发服务,系统涵盖排产派工、工艺管控、质量追溯、设备监控等核心模块,构建统一的车间执行平台。通过数据驱动的任务下发与全流程可追溯机制,实现生产管理透明化、作业流程标准化,助力客户实现制造流程的数字化升级与精益化管理。
2025-06-06